​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行业技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技术  >   详情
工信部、科技部等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支持无人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空天应用场景示范建设
来源:工信部网站、北京市政府网站 | 作者:通航圈 | 发布时间: 2024-04-29 | 4204 次浏览 | 分享到:
工信部、科技部等印发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支持无人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重点空天应用场景示范建设……

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全球领先,为建成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本方案适用范围为中关村示范区全域。

二、打造全球领先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教资源优势,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大合力,率先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领先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优化协同攻关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机制,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一)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区

1.建设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体系。建立央地协同保障机制,加大对国家实验室科研任务保障力度。支持国家实验室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设备自主研制,发现和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和壮大熟悉尖端、复杂工程建设的科研、工程、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中关村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参与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统筹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力量,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网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持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基地,加快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能力。

2.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围绕关键领域,打造优势学科,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赋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设置、调整学科专业的自主权。支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和优化研究方向布局,在若干学科方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支持申报前沿科学中心、学科交叉中心和高精尖创新中心,稳定支持和吸引集聚一批世界级学术大师集智创新,强化有组织科研,发挥在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催生产业技术变革方面的策源功能。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联合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

3.建设全球领先科研机构。支持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优化在中关村的科研力量布局,强化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攻关,加速重大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出世界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领军企业联合新建面向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新型研发机构,允许在运行机制、支持政策、绩效评价、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

4.打造原创技术策源的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技术供给。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聚焦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系统、战略性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软件等,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引导和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发起、捐赠设立面向全球的中关村科学研究基金。支持建立科技领军企业牵头、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合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群体突破

5.率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支持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工业软件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重点突破设计仿真软件、工业操作系统等关键产品。加快关键新材料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光电子核心材料、器件批量制备等技术研发。加快通用型关键零部件、基础元器件研发,加速CMOS图像传感器等仪器关键零部件研发,加速推进电磁波探测器和光路控制部件等研发。加快高端仪器设备实现突破,支持研发服务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围绕现代种业、生物技术、营养健康、温室园艺、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6.加速前沿技术研发。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强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发。加快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方向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推进量子计算芯片和测控系统研发,支持量子算法、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加快区块链前沿技术研发,推动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迭代更新。加快生物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加快单细胞基因组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突破病原体监测、鉴定、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等,持续支持脑机接口技术研发。

7.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加快建成并运行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促进能源、空间、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工业软件、云计算、区块链、车联网、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新型重大基础平台,加速前沿技术和底层技术快速迭代及创新突破。实施中关村人工智能与科学深度结合计划,支持研发面向科学计算、基于基本原理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打造高精度、智能化的实验表征工具和实验平台。

(三)构建体系化集群式协同创新机制

8.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攻关机制。面向新领域源头和新赛道起点,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联合建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高效协同机制。加大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跨学科团队的支持力度,支持前沿交叉领域科技攻关。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型企业等资源共享对接服务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统筹协调作用,整合产业研发力量,加强行业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