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国防科技
首页  > 新闻聚焦 > 国防科技  >  详情 
这架飞机首飞成功已有十年 重温立项、发图、试制、首飞
来源:军工天地 | 作者:国防科技工业 | 发布时间: 2021-04-26 | 11846 次浏览 | 分享到:
航空工业始终牢记强军首责,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在立足自主研制的基础上,瞄准前沿科技,研制一代,预研一代.....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论述。立场一以贯之,要求不断深化。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广大航空人指明了方向。
       航空工业始终牢记强军首责,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在立足自主研制的基础上,瞄准前沿科技,研制一代,预研一代,走出了一条砥砺奋进的创新之路。特别是“20系列”的集体出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空装备的傲人成就,也标志着航空工业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01 威龙亮剑 一飞冲天
       2011年1月11日,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隅,一架黑色涂装、外形科幻的战斗机正静静地停在起飞线上。在它周围,机务人员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不远处的观礼席以及四周站满了人群,在现场紧张而神秘的气氛中,有的在翘首以待,有的在屏息静观,一个个眼神坚定地投向起飞线。寒意袭人的隆冬,什么也挡不住他们此时的热情。
       中午12时30分,试飞员从机务手中拿过放飞单,在试飞科目一栏郑重写下“首飞”两个字。绕机检查后,他迈着稳健的脚步登上飞机。12时48分,伴随着项目行政总指挥首飞指令的下达,瞬间,发动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只见飞机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着从现场的无数双眼睛前滑过。加速,再加速,一眨眼的功夫,它便如一道闪电,带着呼啸,腾空而起,直插云霄。原本安静的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转弯,低空通场,再次转弯,低空通场……随着飞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不断呐喊着向天上的飞机挥手。
       “下来啦!下来啦!”眼尖的人们已经远远看见飞机的着陆滑行灯,语气显得异常激动。目光所指处,在机场跑道上方,飞机犹如一个凯旋归来、威武霸气的战士,由远及近,一个蜻蜓点水,后轮在跑道上擦出两个白色的烟圈,前轮同时稳稳地压在跑道线上,安全着陆。
       刹那间,掌声雷动。刚刚精神还处于紧绷状态的人们,顿时沸腾了。大家深情地握手、拥抱、祝贺,眼含热泪地高呼着。这一天,中国航空工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歼20首飞成功!
       这一刻,定格在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
       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航空人专门树立了一座名为“一飞冲天”的雕塑。雕塑设计灵感来自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歼20战斗机成功首飞,八个“1”造型暗合“八一”,彰显了航空人不忘初心、航空报国的军工本色。
       02 新机研制 时不我待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以隐身、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综合航电及自保障等诸多全新技术为典型特征的四代战斗机,成为掌握空中制胜的利器,同时对我国空中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加快第四代战机研制、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迫在眉睫。
       为了有效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研制尚处在攻坚之时,航空工业就在“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方针指导下,思考、研究如何发展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在预研、论证以及一轮又一轮的迭代过程中,航空工业一步一个脚印,加紧攻关,先后完成四代机总体方案确定、提出工艺制造技术攻关项目、完成相关功能样段的设计与制造、完成四代机1:1全尺寸展示样机制造。数字化协同平台、三维仿真设计装配、内埋式主武器弹仓,一系列前瞻探索,为后续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技术储备日益成熟,中国四代机研制正式立项,命名为歼20飞机。
       使命召唤,初心如磐。面对巨大的技术跨代压力和紧迫的研制周期,航空人即将踏上一段前人从未走过的征程。
       03 自主创新 愈难愈进
       研制初期,为了提高研制质量、缩短研制周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总师系统决定在新机研制中,采用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全数字化三维发图模式相比二维发图来说,设计平台截然不同,存在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除了设计建模规范和指南、系统平台开发定制、专业工具集成等前期研究及准备工作需要经历实战检验及优化之外,多专业协同设计及设计制造并行协同也带来了工作模式的碰撞与磨合。但是,三维发图模式的继承性强,技术状态清晰,设计制造协同顺畅,一旦走通,可以为整个研制节省大量时间。这个蝶变的过程对设计发图来说,痛苦又艰难,发图工作之初一度进展缓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