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国防科技
首页  > 新闻聚焦 > 国防科技  >  详情 
国外无人机作战运用与发展态势分析 ——关于纳卡冲突事件的思考
来源: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作者:郝雅楠 孔 超 关晓红 | 发布时间: 2021-03-17 | 13281 次浏览 | 分享到:
冲突中,无人机首次作为主战装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无人机作战运用的高度关注,这一动向值得我国深入研究思考.....
       2020年9月27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在纳卡地区爆发冲突。经过 44 天的激烈交战, 11 月 10 日零时,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俄罗斯调停下全面停火,阿塞拜疆取得胜利。此次冲突中,无人机首次作为主战装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无人机作战运用的高度关注,这一动向值得我国深入研究思考。
       纳卡冲突的基本情况
       纳卡地区(全为纳戈尔诺 - 卡拉巴赫地区)位于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是多民族、多文化的交界地区。由于地区归属问题尚未 将阿格达姆、克尔巴贾尔、拉钦等解决,阿亚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 地区控制权交给阿塞拜疆,仅保留态,武装冲突不时爆发。此次冲突 一条 5km 宽的“拉钦走廊”与纳是双方矛盾的又一次爆发,按照俄 卡地区联系,并由俄罗斯维和部队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签署的 进驻。此次纳卡冲突,主要经历了纳卡地区停火联合声明,亚美尼亚 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陆战激烈交锋,亚尼亚占据主动。战争初期,双方均动用坦克装甲车辆、火箭炮等武器,亚美尼亚军队攻势凌厉,击毁多辆阿塞拜疆坦克和步兵战车,阿塞拜疆军队一度陷于被动。
       第二阶段,无人机介入战场,阿塞拜疆强势扭转战局。在土耳其、以色列等国支持下,阿塞拜疆军队大量使用了土耳其的“旗手”-TB2(Bayraktar TB2)察打一体无人机、以色列的“哈比”-2 巡飞弹、本土改进的安 -2 无人机,对亚美尼亚的防空系统、T-70 坦克集群、炮兵阵地等进行毁灭性打击,一举扭转被动态势。虽然亚美尼亚军队也使用了“起重机”系列无人机、X-55无人机,但这些无人机只能用于近距离侦察、引导炮兵攻击,缺乏打击能力,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有限。
       第三阶段,电子战系统作用凸显,双方波折中实现停火。10 月 10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达成停火协议,不久后再次爆发冲突;10 月18 日零时,双方约定开始停火,但也很快失效。10 月 19 日,俄罗斯介入双方冲突,在亚美尼亚边界附近的俄罗斯军事基地部署“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击落了9架“旗手”-TB2 无人机。俄罗斯的介入严重削弱了阿塞拜疆无人机和巡飞弹的空中优势,加速了战争结束。11 月 9 日,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领导人签署声明,宣布纳卡地区从 11 月 10 日零时起完全停火。至此,纳卡冲突结束。
以色列“哈比”2 巡飞弹发射瞬间



纳卡冲突中的无人机作战运用
       一是无人机起到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运用攻击型无人机有效扭转了战局,特别是无人机相对于地面坦克群、炮兵阵地展现了降维打击的强大战斗力。无人机展现出的作战效果与作战潜力,引起了各国对无人机作战运用的高度重视,对颠覆未来作战样式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防空体系力量是应对无人机攻击的重要手段。纳卡冲突的第二阶段,无人机作战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正是缘于亚美尼亚薄弱的防空力量。亚美尼亚军队的主力防空装备是苏联的 9K33“ 黄蜂 ”(OSA)和“箭”-10 野战自行防空系统,最大射程分别为 9km、5km,小于无人机射程,无人机可以实施防御火力圈外精确打击;虽然亚美尼亚军队拥有少量 S-300PS、“山毛榉”等中远程防空导弹,但主要用于首都防空,无暇顾及纳卡地区。纳卡冲突的第三阶段,俄罗斯介入冲突,运用“克拉苏哈 -4”电子战系统击落无人机,形成了对无人机的有效压制。回溯到叙利亚战争,俄罗斯的防空部队也曾击落多架“旗手”-TB2无人机。因此,建立强大的防空体系,是应对无人机攻击的重要手段。
       三是无人作战运用是推动无人装备体系建设的关键抓手。无人作战力量在纳卡冲突中得以发挥关键作用,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多次运用中不断演进的结果。2018年 1 月,叙利亚反对派首次利用攻击型无人机对俄罗斯军事基地展开集群式攻击;2020 年 1 月,美国运用 MQ-9“死神”无人机发射 3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袭击了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这些案例有力拓展了无人机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无人作战样式的演进。
       无人作战样式的主要特点
       无人作战样式具有工作时间长、人员伤亡少、信息迭代快、规模效应强的特点。
       一是工作时间长。无人机不知疲倦,没有困累吃饭问题,可以长时间执行环境侦察、防空火力压制、寻找发现辐射源、对雷达进行信息攻击等作战任务。
       二是人员伤亡少。在强对抗性、高危险度的战场环境中,有人机飞行员可能会陷入极度疲态或危险境地。相比之下,无人机的一个巨大优势是无需考虑飞行员的生理因素,执行突破人类生理极限的作战任务。
       三是信息迭代快。有人机飞行员之间的沟通主要依托自然语言,信息传递可能存在理解偏差,经验传承需要一定时间;无人机之间的沟通主要依托机器语言,信息传播迭代快,数据可复制性强,可实现经验的几何式增长,拥有巨大的协同作战潜力。
       四是规模效应强。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无人机通常比有人机成本低,而且不涉及飞行员的安全因素,可实现大规模的消耗作战。特别是随着无人机的规模化生产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成本还有下降空间,更适合战场的持续消耗。 

击落的无人机残骸
       国外无人机发展态势
       推动技术创新,引领无人机发展前沿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前沿,一是拓展时空范围,向高空、超长航时等方向发展。此类无人机通常飞行高度极高,续航时间超长,能够执行通信、遥感中继等任务。例如,美空军正在验证的 X-37B 空天无人战斗机,是一型高超声速、超长续航的太空战斗机,作战范围可达太空,速度达马赫数 25,能连续飞行超过 650 天;英国研发的“微风”-S(Zephyr-S)太阳能无人机,可在 2 万米高空持续飞行一个月,执行长时间侦察或通信中继任务。二是加强智能化、自主化,提高无人机的智能化程度,实现从遥控和预编程向自主控制方向发展。近年来,美军已开始发展智能无人战斗机,在模拟试验中,融合人工智能、自主决策技术的无人战斗机与有人战斗机对抗的胜率达 90% 以上。若技术成熟,智能化无人机的作战潜力不容忽视。
       未来,作为忠诚僚机为有人机提供侦察打击、武器前置、空中加油等作战支撑,仍是无人机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洛 . 马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机,可以为有人机空中加油,还可执行侦察监视、对地打击等作战任务。
       俄罗斯正在研制的“猎人”重型无人作战飞机,最大起飞重量 25吨,载弹量 2.8 吨,机动性能与苏 -57 战斗机相似,将用于搭配苏 -57 开展联合作战。注重升级改造,保持无人机性能领先利用最新技术推动无人机平台改进、任务载荷创新,是无人机重要的发展趋势。 
       目前,各国推动无人机升级改进的主要途径包括:一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提升平台与载荷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二是在发动机、机身等领域不断改进,提升无人机速度、续航、机动性、防御能力,延长服役时间;三是灵活搭配不同任务载荷,拓展应用场景。例如,美国 MQ-9“死神”无人机自2001 年服役以来,不断改进升级,在 MQ-9 基本版上衍生出续航 49小时的长航时版、增加航程的增程版(ER)、整体性能提升的增强版(MQ-9 Block 5)、海上巡逻版(MQ-9B“海上卫士”)、英国版(Protector)等。
       持续拓展规模,强化无人机集群协同低成本、可消耗、集群化是无人机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近年来各国关注的热点。未来战场中,无人机将被布置在战况最激烈、最危险的前线,执行侦察、诱饵、干扰、自杀式攻击等任务,实现对敌的饱和式、蜂群式作战。在这种战场环境中,无人机往往定位为可消耗装备,需要成本低、数量多、产量大,并具备一定的智能化、抗干扰、自组网能力。美国近年来提出“分布式作战”“马赛克战”等作战概念,强调用低成本、可消耗的无人装备集群组网替代高端、昂贵的大型装备,也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将低成本、可消耗、集群化无人机作为未来发展重点,提升无人机规模化生产能力与集群协同能力。
       随着装备发展与作战场景拓展,无人机已成为当前武器装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战争、局部冲突的新生力量,在信息支援、信息对抗、火力打击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型谱日益完善,技术不断突破,以及作战场景与运用效果的有效验证,世界无人机发展将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在不久的将来有望迎来全面爆发。(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俄罗斯正在研制的“猎人”重型无人作战飞机

MQ- 25“黄貂鱼”舰载无人机

美国 MQ- 9 Block 5 无人机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新闻,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敬请关注“尖兵之翼”(始于2006年)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