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若拉”是我国第一款通过中国民航适航认证的民族品牌轻型运动飞机,近年来逐步打开市场,目前累计飞行时间已有十多万小时。
在芦淞通用机场一角的湖南翔为通航有限公司机库里,停放着多架直升机。公司经营从包机飞行、驾照培训到应急救援、航拍广告、旅游等多项业务。“直升机执行的任务,包括从洪灾中营救被困群众,为洪水围困中的‘孤岛村庄’运送生活物资,还多次参加扑灭特大森林火灾的行动。”翔为通航一位工作人员说。
买飞机和“学飞照”也已经从过去“顶级富豪”的专利,开始发展到部分高收入群体。
一位轻型运动飞机“机主”介绍,他买的飞机价格110多万元,使用95号汽油,加满油续航里程1200公里,百公里油耗8升多,飞起来体验感“爆棚”。随着衡东大浦机场管制员发出落地指令,一架轻型运动飞机稳稳降落在跑道上,来自广东的“70后”萧泓舸顺利通过飞行考核,即将拿到运动类飞行驾驶员执照(SPL)。从飞行“小白”到独立驾驶飞机,萧泓舸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学开飞机并不复杂,准入门槛跟考汽车驾照差不多。我们的学员除了企业家,也有工薪族,甚至还有大学生。”大浦机场飞行教员赵郭亮已“带飞”20余位学员。他介绍,近年国家降低了“学飞”的门槛,符合初中以上学历、五年内无犯罪记录等条件的人就能“学飞”,持有效机动车驾照的还免体检。
据了解,报名者花费大约10万元,参加30多个小时培训,考试合格后就能拿到运动飞机驾照;花费大约15万元还能学考私人飞机驾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通航飞行时间来自驾照培训。随着“飞行族”越来越多,每小时2000元左右甚至更低价格的飞机租赁业务不断增加。
作为低空开放改革试点省份,湖南已分类划设低空空域,构建了相关协同运行机制、监视通信体系,围绕产业发展、市场培育、要素保障等推出了10多项政策。改革试点至今,湖南省注册通用航空器数量、经营性通航运营企业和通航飞行时长分别增至试点前1倍多和3倍多,低空经济开始驶上“起飞跑道”。
作为发展通航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通用机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通用机场约450个,2019年至2023年通用机场复合增长率约为16%。
通用机场数量增多,为通航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好的“物理支撑”。同时,围绕低空飞行所需的空中交通管制、通信、导航和监视等一系列软硬件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通航的运营保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据统计,我国通航飞机数量超过3300架,办理飞行执照超过2万本,业内企业已经发展到近700家。
湖南省衡阳市有5个通航机场和400多个直升机起降点被纳入规划,当地利用大浦机场是全省唯一以航空体育运动为主的通航机场这一优势,举办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等活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科学规划引导各类资本投资低空经济。短短几年,衡阳市办起了7家飞行服务类企业,年接待旅客量6000人左右,年总营收约5000万元。
“我们公司已经销售260多架飞机。卖掉前100架飞机花了10多年,按照现在这个进度,我们卖掉第101架到第300架飞机,预计只要不到三年时间。”一家国产轻型运动飞机骨干企业负责人对 《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飞向“未来航程”有待解题《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低空经济量大面广,很多领域突破了传统航空管理和技术的边界,对参与各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飞向“未来航程”有很多新问题待解。
在注册数量超过120万架的我国无人机领域,风险管控、应用环境创造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比如,无人机在农业领域面对的“机线矛盾”——无人机与田野和乡间由电线、网线、广播线等构成的“天罗地网”,互相构成安全威胁。虽然无人机避障功能越来越先进,但面对“天罗地网”还是难免发生事故。“飞牛”自身体量大、携带物料多,在电力设施附近飞行时,高压线路周围的电磁场对无人机遥控信号干扰较大,易发生无人机失控故障。一旦无人机触碰、撞击、跌落到输配电线路上,轻则造成无人机机主财产损失,重则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和作业人员严重人身伤害。
在有人驾驶通航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
听说中部一个城市开通了直飞风景名胜区的通航直飞旅游航线,《经济参考报》记者欣然前去采访,却发现航线已暂停飞行,原因是收入低、成本高,运营难以为继。记者了解到,一些已建成的通航机场靠起降和过夜费、航油收益、场地出租等收入“惨淡经营”,不但基建投资长期难以收回、融资利息无力支付,维持日常运转也很困难;一些通航企业生意难以形成经济规模,有的产能远未能释放,有的“名头”很大但税收贡献很小;还有通航俱乐部负责人“跑路”,导致“学飞”客户预交的学费无法退回、俱乐部债务无法清偿;在一些闲置用品网络转让平台,从轻型运动飞机、小型直升机到通航服务业机构培训设备、各类器材,挂出“亏本甩卖”的商品很多……业内人士介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尚存两大深层次难题待解。
一方面,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目前,无人机国产化率较高,但一些新锐装备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和一些大型“产业无人机”的关键技术如芯片、电池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技术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