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国研发地面飞行训练模拟系统的定位来看,在增强模拟训练成效的同时,对飞行员操作水平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意见与建议,正成为该系统能力拓展方向。而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显然有助于今后对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继续“赋能”。
三、无限“逼近”实战是其未来“打开方式”
业界有这么一个断语——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永远无法替代驾驶真机飞行。但这一断语显然并未影响到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的迅猛发展。原因何在?
简而言之,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的好处足有“一箩筐”。
第一,利用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可以针对操作短板反复进行练习,帮助飞行员在不断“昨日重现”中感受、积累、掌握正确的飞行技巧;可以借此对飞机失速、雨雪天气等复杂环境、危险状况中的飞行操作进行“预习”“温习”,在不断“淬火”中提升飞行员应急处突能力。显然,真机不可能反复提供这种训练场景。
第二,通过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进行“新飞”培训和“老飞”复训,成本较低,效率较高,还没有太多污染。
第三,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安装地点灵活,使用环境条件相对宽松,寿命较长,维修也比较方便。
第四,也是更重要的一点,随着科技的发展,飞行训练模拟器所具有的功能,正在无限“逼近”实战。
简要地讲,这种“逼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模拟能力更加全面、逼真。随着战斗机性能的提升,尤其是联合作战、体系作战成为主要形态,研制高性能的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几乎势在必行。因为唯有更全面、逼真地模拟先进战机或机群作战环境,才能为飞行员提供与真实飞行几乎相同的运动感受,以及更加复杂、现实的训练内容,加快飞行员培养进程,提高培训效率。
具备智能评估、建议功能。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在飞行训练中随机收集飞行员个性化数据,对其操作能力进行精准评估仍然必不可少。同时,根据每位飞行员的优势和短板提供意见与建议,为其订制个性化训练内容,正在成为今后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的新职能。有些国家的飞行院校已开始着手对模拟器功能进行完善,以便让其发挥“裁判员”的作用——评判学员是否适合飞行以及是否具有成为作战飞行员的潜质。
更多地兼顾体系对抗模拟任务。战机集群作战是今后空战的主要方式之一。地面飞行训练模拟系统必须顺应这一特点,承担起“组网互联、提供舞台”的作用。今后的地面飞行训练模拟系统或能根据目标战斗机性能、对方飞行员机动和攻防决策特点,生成虚拟目标,为进行模拟训练的飞行员提供“个性化”对手。同时,随着分布式模拟交互技术的运用,将战机、模拟训练平台和兵力模型等众多要素联成一个整体,为部队构设包含敌我双方兵力在内的完整战场环境,在更高层面进行数字化演习训练、战法研究,必将成为地面飞行训练模拟器的新本领。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热点新闻,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