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万人吃小龙虾的照片背后,一场新闻摄影变革正在发生
来源:www.wuvsc.com
|
作者:pro3982d6
|
发布时间: 2018-05-16
|
6816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近,第61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公布获奖作品,其中由美国摄影师George Steinmetz拍摄,描述中国人饮食生态的作品《让14亿人吃饱》获当代热点类二等奖。
最近,第61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公布获奖作品,其中由美国摄影师George Steinmetz拍摄,描述中国人饮食生态的作品《让14亿人吃饱》获当代热点类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组图里最具冲击力的照片是一张航拍作品,从高空俯拍下江苏盱眙县成千上万人聚集在一起庆祝小龙虾节的热闹场景。
《让14亿人吃饱》摄影:George Steinmetz来源:worldpressphoto.org
荷赛一直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航拍作品进入到提名、获奖环节,从中可以看出一种全新的新闻视角正受到更多专业记者的认可,航拍新闻是值得被探索的领域。 当无人机成为新闻必备 “当天晚上八九点我从北京开车出发,到达天津爆炸现场已经是凌晨了。登上事故现场附近500米的一座高楼,在18层的阳台等,直到天亮,把无人机放飞出去。当天上午拍下的照片不够清楚,等天晴之后,再飞了一次,拍下了这张照片。” 说这段话的是《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他拍摄的8.12天津爆炸事件现场航拍图从8万多张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201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赛奖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陈杰说,由于事故发生时自己在外出差,赶到现场后许多摄影记者已经发回了大量的报道,但在他印象中,这个大坑的全貌还没有展示出来,因此决定用航拍。“拍下来之后,我就知道这是我想要的照片”,陈杰说这张航拍图高度地概括了爆炸的影响力。地面留下深不可测的巨型黑洞和一片焚毁严重的房屋,近6个足球场大的停车场停满的数千辆新车在烧毁后依旧排列整齐,相当有视觉冲击力。
陈杰拍摄的8.12天津爆炸事件现场航拍图
陈杰接触航拍是在2014年底,当时因为参加一个摄影比赛拿到了一台大疆精灵2。2015年初的时候,第一次用它做环境报道。2015年6月,在福建宁德,他用无人机飞到几个严重污染点去拍摄,镜头下临海的厂区堆放着大量粉状物和渣料的凝结物,一些挖掘机和铲车扬起的灰尘令厂区上空一片灰暗,而在海水覆盖下的排水口漂浮了一层淡红色。这组报道所呈现的福建宁德镍合金产业群污染以及环评造假事件最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陈杰说他一向认为中国摄影师把握新技术的能力很强,自己的同行,很多年轻的摄影师都在使用航拍。而在被媒体称之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2015年12月,光明滑坡事件之后才真正重视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深圳卫视记者乔舟说,他们成立了一个无人机工作室,面向所有部门提供服务。在一些新闻专题片中开始大量的使用,优势是更直观也更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