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打造低空航空器综合测试基地。强化丁蜀机场测试保障功能,支撑通用航空飞行器和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开展常态化测试。依托无锡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测试基地,开发升级低空测试飞行功能,打造地空一体化全空间无人测试应用示范。合理选址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测试场,搭建安全测试、飞行试验、系统调试、通信导航监视等测试环境,满足中型及以下无人驾驶航空器多任务、大规模、高频次测试需要。〔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市交通集团〕
(七)行业生态构建行动23.组建国资国企运营平台。
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平台主体作用,依托市机场集团组建市级低空产业运营与服务公司,负责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及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依托市交通集团统筹公共直升机和无人机起降点、直升机城市候机楼、通用机场和水上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市国资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城运中心、市交通集团、市机场集团)
24.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推进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协会,鼓励产学研资各方组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联盟,广聚低空经济头部企业的发展智慧和创新力量,促进交流合作和行业自律,推动“共创、共治、共享”治理模式。与深圳等城市组建“低空经济发展城市联盟”,实现经验共享、标准共用、发展共谋。(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协)
25.成立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聘任一批大学大院大所等研究机构、高端智库以及头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进入市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为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持。(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城运中心)
26.提升无锡低空经济影响力。加强与国家级行业协会、学会合作,汇聚低空经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市场主体,举办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和大会,打造无锡低空经济名片。〔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外办、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市交通集团、市机场集团〕
(八)法规政策创新行动27.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
研究制定无锡市低空经济产业促进相关地方性法规,在地方事权范围内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低空飞行服务、产业支持、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职责,为低空经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根据上位法,加快修订完善《无锡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办法》,维护航空安全和公共安全。(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司法局)
28.加快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各类产业扶持政策的作用,支持低空经济领域链上企业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示范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无锡经开区管委会结合低空经济产业特点,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施必要的金融、土地等政策优惠。〔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29.推动标准体系建设。鼓励联合军民航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空域划设、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等规则办法,统筹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模式,释放低空空域资源。建立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鼓励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企业主体根据研发、制造、认证、适航、流通和运行等全生命周期标准需求,参与制定低空经济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应用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建立低空经济产业统计监测制度,定期发布产业统计信息,为低空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统计局)30.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低空经济企业诚信经营评价管理,将评价结果作为确定行业监督检查频次、低空经济专项资助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失信主体的信用信息记录,督促和引导传统通航企业和无人机企业在安全生产、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等方面自律自励,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领导任组长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工作专班设在市交通运输局,统筹推进全市低空经济各项工作,各市(县)、区成立区级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对接市级工作专班,推动建立市(县)、区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市交通运输局内设低空处,各市(县)、区结合实际建立相应协同体制机制。畅通与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渠道,推动建立军、地、民三方的协同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政府办公室、市军融办、市交通运输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无锡经开区管委会〕
(二)强化人才引育依托“太湖人才计划”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招引低空经济创新团队和高端人才,鼓励持有境外“高含金量”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士来锡创新创业。鼓励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无锡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低空领域相关专业或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培育低空专业人才。(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